望断天涯,月缺月盈,枯等红尘,缘分碾尽,闲酌独饮,看不见你留下的痕。
碎碎念念的风声,断断续续的雨恨,走走停停的梦影,醉醉醒醒的年轮。
画地为牢把自己幽禁,任飞花弹乱了伤痕。你说斜阳走马,莺歌共听,后来陌上飞雪,柳残枝冷。
你说帐底鸳鸯,梦醉西厢,后来楼台冷落,闲书半枕。
你说阳春白雪,把酒千阙,后来离弦歌独奏,弦断音绝。
你说温酒煮字,诗可载情,后来砚台泼墨,笺飞诗冷。
你说扬舟江湖,笑傲风月,后来山河冷寂,独钓江雪。
你说踏雪寻梅,丝柳红杏,后来抱雪归来,老树枯藤。
你说千年之爱,红线相引,后来翻遍残卷,不见传闻。
你说,你说……
如果一切正如你说,何必用酒灌醉寂寞,用诗堆积离索,又何必看窗前的苔痕,是否有你的脚印?
明眸凝眸眉间相思嗅,金钗红花玉坠,香腮情微逗。
情皱琴奏雨微闲愁又,青丝红袖罗衣,心思谁猜透。独抱琵琶弦难就,昨日繁花,今宵水流,心曲为谁奏?
一朝别离,两行清泪,三四载倚了栏杆,望了归舟,空了等候。
五月冷了飞雪,六月枯了杨柳,这七绝乱了平仄,八句染作闲愁。
九州飘萍寻觅,十里长亭回眸。
这百结柔肠碎,千点丁香愁。
这碧波万万里,洗不尽,愁如锁,眉头坠,别离泪,琴弦脆。
烟横山黛浅,雁斜云梦长。
落叶翻霞拨幺弦,也欲弄宫商。
系马桥空人去远,移舟岸易影回望。罗袖冷,咽绿窗,紫曲弹碎迷迭香。
修竹凝晚妆。
一帘花影动,半庭芳景藏。闲箫弄玉作疏狂,醉墨题冷香。
独行独坐独长啸,独倚画楼月,独伴凉满窗。
抱香枝上冷,提愁墨底殇。
半盏残月翻小令,添作枕上霜。
(一),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miǎo)之门。
(二),经文释义
道是可以被说道的,但非寻常流行之道。
名是可以被命名的,但非恒常不变之名。
无,被命名为事物整体的起源(——表因);有,被命名为事物各局部的主体(——表果)。
那么,总是要追索事物整体的起源(——寻因),以发现事物整体之奥妙(——知其所以然);总是要追索事物各局部的主体(——探果),以发现事物各局部之究竟(——知其然)。
这两个方法同时存在、共同运用但名称不同,共同称之为整体论。
不断地应用整体论之方法,是探究一切的不二法门。
(三),问题思辨
关于考据文字的重要性,文字学家许慎(约58-149年)是这样说的:“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他强调“本立而道生”。金文是老子所处年代的主流文字,金文历经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统一文字后发展到现在可谓饱经沧桑,诸多意义早已巨变。许慎当年也正是由于发现了人们解读古籍时的各种错误才做《说文解字》的,那时离老子(约前571-约前471年)过世大约过去了600年,离秦朝灭亡大约过去了300-400百年,可见几百年之后就已不复当年。
因此对《道德经》文字的考据常常需要追究到金文乃至甲骨文的造字本义方可。知道了金文的本义甚至引申意义还不够,就如同查询字典一样,字的意思可能有多种,具体到特定地方该如何理解,还需要过得了整句、上下文乃至全书的逻辑关系这一关,即对整体的把握,从而进行释义的选择或推导。很多关键字还需要到金文所描述的物象上去体悟,以实现整体统一。这也就是现学现用之“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整个过程中对文字、文句、章节内容或对立或统一的把握,包括对《道德经》相关衍生问题的解析,就是一个整体论的理解和应用过程。
自《道德经》诞生的两千多年以来,太多的大方之家都把“天地之始”理解为鸿蒙初开、天地混沌的状态,貌似是整体论之无生有而在刨根问底——追究宇宙万物的起源,实际却是还原论意识在作祟,把宇宙万物给割裂了——把万物之起源想象为具体的某一物或某种单一状态。可见还原论意识自古以来就有,而且根深蒂固。
还原论意识下,只见“有”——局部,而不见“无”——整体,所谓“有”就成了莫须有,所谓“无”就成了彻头彻尾的虚无——全都是臆想。殊不知有无相生,因果循环,宇宙万物整体存在、相互关联、循环不断。
见《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涌而旋,但(这种规律)用起来又不会显露出来。如同深渊之水不断螺旋,会聚涌出,扩散消逝……周而复始,好似万物之尊崇(——如此而来,如此而为)。
见《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溱溱(zhēn)细泉可以神奇般地汇聚成河流而不干涸消亡,是深邃幽暗的沟壑使然。这深邃幽暗的沟壑(所遵循)的门道(即整体千连万续、绵绵不断的法则),正是天地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本。(这个根本将万物)绵绵不断续连起来而整体存在。不断续连,永不停歇。这个宇宙万物相互关联、循环不断即宇宙万物整体之起源——即道,而非具体的某一物或某种单一状态。既然万物相互关联、循环不断,故宇宙整体无始亦无终,即道永恒不灭。具体的事物生生灭灭,故而有始有终。
见《道德经》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其长久并非天地自己生就的(而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使然),故而才能长生。
由上可知,所谓宇宙起源之爆炸论便是一个伪论,爆炸论在宇宙起源时就已经崩溃了,绕不过整体逻辑关系这一关——万物互为环境的开放关系无法建立,万物亦指任何一物无以存在,即宇宙爆炸时的单一状态是没法存在的,宇宙运动的规律也非爆炸式的,
见《道德经》第四章。同理,进化论在物种起源时就已经崩溃了,绕不过整体生态环境这一关——生态无法建立,物种亦指任一物种无以生存,即物种起源的单一状态是无法存在的。
以上便是根据整体论推导而出,也即“常无欲”、“常有欲”之终极追究的结果,从中可体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黄帝内经·素问》)。其反面,现存的各种争议、各种所谓“科学假设”、“科学理论”、“科学论证”,则可体悟“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黄帝内经·素问》)。那种种冠以“科学”或“非科学”之名的,不过是人们信或不信而已,皆是唯心造。
无生有,有生无,皆不自生也。有无同出,万物的逻辑关系同出,万物同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蛋同出。疾病之病因和结果同出。同出者,相互关联、整体存在也,这便是令无数人难以理解和参透之玄机——整体论之要义。这样的宇宙观没有建立起来,却企图在“非常道”、“非常名”的文字缝隙里去揭示变化无常之哲理的,那叫穿凿附会——为赋哲学强说字。
而事实上统而观之,“道”表征的是客观、整体、统一、根本、不变,“名”表征的是主观、局部、不同、表象、变。把道理解为不可说道的,一说出来就变了的,或者用普通语言难以表述的,正是被表象之“变”——不同——所迷惑而落入玄化的深渊——人为定下了一种玄玄乎乎的基调,才把第一句乃至全书都往这个方向使力,最后整个《道德经》会被扭曲成什么样,可想而知,这就是思维之局限和惯性的力量,皆是唯心造。
至于把此章“玄”理解为玄妙、深奥,是把道给玄化的始作俑者,中国哲学的玄化观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结果把“玄之又玄”理解为“玄妙又玄妙啊”、“深奥又深奥啊”,明明是无病呻吟却满以为韵味十足,此味一韵竟长达两千多年——成了一种文化,这是文化的另一面——满纸荒唐言!对“玄”的理解出现偏颇,这是对中国哲学犯的最大错误——丢失了整体宇宙观也即方法论,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以中医为例,如中国哲学界、中医学界对阴阳、五行的来源和理解莫衷一是;中医的许多基础概念含糊不清;中医的医学模式不能建立起来;百年中西医之争或沸沸扬扬或不温不火但始终只是隔靴搔痒;中医西化;一边在强调要建立文化自信,另一边连对自己文化的评估体系都是西化的;更要命的是连思维模式也已日趋功利化……没有一个逻辑轴心——不能“守中”,“多言数穷”而徒劳无功。看似热闹,尽在折腾,皆是唯心造。
“守中”和“多言数穷”见《道德经》第五章,这两个词也是被人们误解最深的。至于把“守中”理解为持守虚空、虚静,把第四章的“冲”理解为中空的容器或空旷的山谷,把“渊”理解为深渊、深奥、深不可测,以及通篇把“道”人格化等等,全都是惯性思维导致的想当然,紧赶慢赶直往“虚”、“空”以及“深”的方向靠拢,全然不顾前后逻辑是否统一,全然不顾字里行间充盈游弋的批判精神,由此而造成中国哲学的假、大、空。几乎所有对《道德经》的解读最终都落入此俗套——这是中国哲学界的范式——画地为牢。“玄”之一字,可以把脉中国哲学,可以把脉天下哲学,皆是唯心造。
中国人尚且把《道德经》搞得稀里哗啦,那传到国外的翻译版本岂不更加面目全非?而且据说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沧海一声笑,套用老子的一句话:天下皆知道之为道,斯失道已。
相关问答
此刻,我困于寒潭洞中。千言万语,千丝万缕,我还从何想你说起?“蓝湛,你为何不来找我”“蓝湛,你为了不肯信我”“蓝湛,蓝湛,快看我”...耳畔皆是...“...
三、当婚后你发现你爱上了他人,可你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该如何是好?你现在是在画地为牢。不问明日,今朝有酒今朝醉。可你已经不是昨日那个恣意潇洒的少年...
[回答]听弦段,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流。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引子春天,那是个风流的季节,也是个人为之倾倒的季节,那一年春,我们醉于花的...
看完了,你的叙述很短。就存在两个问题,没有办法相信自己,也没有办法相信别人。那么我想问你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相信自己的标准是什么?没有办法相信别...
雪中的江湖由小二上酒开启,也在一句小二上酒中告终,霸气的话实在不少徐骁:你想要江湖,我便给你一座。你想要天下,我就给你一个。而我呢,就想要个儿子,你...来来...
徐凤年、王仙芝、陈芝豹、洪洗象、姜泥、呼延大观、赵凝神、齐仙侠、轩辕青锋、绿袍儿、徐脂虎都是转世之人。《雪中悍刀行》不是传统武侠,也不是修仙,而是一...
其实素描对国画创作作用影响不足一题,素描表现在于物体表面结构,是学油画的基本功,对国画来讲“对牛弹琴”?而国画表现内在的精神,墨色浓淡自然融化深透在宣...
哈哈,这个问题有意思了,有哪些动漫是看过之后庆幸没有错过的?其实无论是日本,欧美和国内都有非常优秀的动漫作品令人回味无穷,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个人认为不错...
在神话中,鲧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有人将其比喻为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而在所有鲧禹洪水神话的今文本中,鲧为禹父,鲧为男神,这一事实是广为人知...”...
醉生梦死的潇洒,应该是一种了无牵挂的感觉。人到一定的程度,比如财务自由,或者心理自由,可以对世俗无所用心了吧。不介意功利上的得失,不介意情感上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