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出自] 春秋 《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花开鲜艳的样子。华:花。
之子:指出嫁的姑娘。
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
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
蕡:果实很多的样子。
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1: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译文2: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译文3:
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朵朵的桃花映出满树的红光。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喜气洋洋。
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累累的满枝象果实一样。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爱河流长。
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密密的叶子茂盛而茁壮。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幸福无疆。
赏析: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前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喜欢诗词佳句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作者,作者空间还有许多此类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
《桃夭》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理解
《桃夭》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通过描绘桃花的鲜艳、果实的丰硕和叶子的茂盛,来比喻新娘的青春美丽、婚后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家族的兴旺发达。
象征与比喻:全诗以桃花为象征,以桃花的盛开、结果、叶茂为喻,赞美新娘的年轻美貌和婚姻的美好前景。这种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寓意更加丰富。
婚姻观念:诗中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美好祝愿。通过描绘新娘出嫁的情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和家庭幸福的追求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家庭和睦、子孙兴旺的价值观。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节奏鲜明,韵律和谐。通过反复咏唱“桃之夭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浓郁,情感更加真挚。
总的来说,《桃夭》是一首富有象征意义和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参考:1.《桃夭》原文及译文_百度文库2.桃夭是什么意思-爱问教育培训3.周南·桃夭4.诗经-006周南_桃夭原文+音频+译文+注释+赏析
请爱的新郎呀,希望你越来越在乎的责任,他的新娘呀,愿你们一起幸福美满,柴米油盐的繁琐之下,是我们最初的认定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译文:桃花美丽而茂盛,(发出)鲜明光亮的光彩灼灼:【形容词】鲜明光亮的样子.夭夭:【形容词】美丽而茂盛的样子.译文:桃花美丽而茂盛,(发出)鲜明光亮...
[最佳回答]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e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en).之子于归,宜其家...
“夭夭”是指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灼灼”是指花开鲜明的样子。桃树正在含苞待放,那桃花多么鲜艳明丽。这首诗是新娘子出嫁时唱的喜庆歌曲,用桃花来赞叹新娘之...
意思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出自先秦·佚名《桃夭》,原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直译: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桃之夭...
出处:《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句话出自《诗经》中的《桃夭》,并无典故。全文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最佳回答]《桃夭》属于汉唐古典舞,表现了姑娘待嫁的心情.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看过这样的舞蹈不禁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
[最佳回答]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e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e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
[回答]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e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en)。之子于归,宜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