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 儿童文学《童年》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作者大大长期更新文章,愿阅读可以点亮每个人的生活。

★点击阅读全文,获取作者更多文章。

今天分享文学经典《童年》。

在俄罗斯有1/4的男人都叫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的昵称就是阿廖沙,走在俄罗斯的街头,与你擦肩而过的人当中,一定有那么一个男人叫做阿廖沙,就好像一定有一个女人叫做喀秋莎一样。被叫做阿廖沙的众多俄罗斯男子当中,有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豪高尔基。高尔基的原名就叫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所以《童年》里这个阿列克谢,也就是高管基本人的写照。

高尔基先生生活的年代是沙俄帝国的晚期和前苏联的早期。高尔基这三个字在苏联受到的尊崇和鲁迅先生在新中国得到的礼遇是相似的。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一面旗帜,高尔基先生则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世界十大文豪里面就同时有鲁迅先生和高尔基先生。不过,和鲁迅先生相比,高尔基先生更多地参与了当时的政治生活。对推翻沙皇革命的参与,让他被沙俄政府视为眼中钉,他也不止一次地遭到逮捕、监督和放逐。当然,这也使他和众多同样不满沙皇统治的革命者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就有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列宁的鼓励下,高尔基一口气创作了三部曲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这三部作品主人公都是以自己为原型的阿廖沙,三本书的情节环环相扣,展现出一幅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画卷。这三本书也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经典。

既然是批判现实主义,可想而知《童年》这本书并不是向我们讲一个完美又轻松的故事,它旨在揭露社会现实,《童年》以一个小孩阿廖沙的眼光,描述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时代的悲剧,小人物的苦难。孩子们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或许会问,真实的高尔基先生的童年会有这么悲惨吗?

其实您可以告诉孩子,高尔基在俄语里面就是苦难的意思。而高尔基的早年也同样是历经苦难的。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只好寄居在外祖父家。11岁时,外祖父家又无力负担他的学业,只能把他送到一家鞋店去当学徒。学徒的日子很不好过,不堪忍受的高尔基,逃到了一家轮船厂,当上了洗碗碟的工人。

这时高尔基在无意中,接触了大名鼎鼎的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的诗歌,开启了对文学的兴趣。于是高尔基又找到一份工作,到剧院里跑龙套,他想在剧院里多多学习。在这些岁月里面,高尔基创作了不少诗歌,经过一番精心修改后,他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寄给了当时的大诗人柯罗连科。

两周后,柯罗连科把原稿退还给他,还写上了批注。从这首“歌”上很难判断你的才能,不过可能你是有才能的,请你写点你所经历的感受,送给我看看。我不是一个诗的鉴赏家,虽然你的诗在个别的行间很有量,很鲜明,但我觉得你的诗很难懂。

对于一个文学青年来说,偶像的这样一番话,该是多大的打击啊。高尔基当时就一把火把自己的诗稿都烧了,暗暗下定决心去体验生活。不久剧院跑龙套的工作也没了。高尔基又在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河边做了一阵子码头工人。之后他又辞工开始了流浪。他步行了整整几千里路,一边流浪一边劳动,有时一昼夜要工作15个小时。

高尔基在铁路的建筑工地上当泥瓦匠,在渔场当捕鱼工人,当晒盐工人,这些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素材。在24岁的那个秋天,高尔基认识的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跟高加索日报的编辑熟识,可以帮忙把高尔基的文章推荐给编辑。于是高尔基再度鼓起勇气,投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次不再是诗歌而是小说《马加·周达》。

柯罗连科当初说,高尔基在诗歌上没才华,这个判断不知道准不准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高尔基的小说才华是高贵的,他的处女作一炮而红,青年作家高尔基也从此登上了文坛。

在创作出《童年》的时候,高尔基已经功成名就了,他却专门在这本书的扉页里写上,给我的儿子,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其实想让孩子们知道,他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没有在苦难中沦陷,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童年》这本书细致入微,又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许多人物,中心人物是阿廖沙的外祖父,外祖母,还有坚强的阿廖沙自己。他们都成为了世界文学长廊当中,鲜活和典型的形象。

首先是外祖父,阿廖沙的外祖父是这个地狱一样的家的一家之主,也是众多苦难的根源。他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所以他自视甚高。无论跟谁讲话,总是嘲笑人,欺负人,摆出一副挑战的架势。极力惹对方生气。

在这个家里他高高在上,很少与家人,特别是跟孩子们平等对话,他只是命令和惩罚。外祖父的价值观也是有问题的。作为基督教徒,在他讲述上帝的无限力量时,首先强调的是力量的残酷。他说,上帝永远是用宝剑统治人间,用皮鞭对付罪人。

在家里,他就是上帝,他的鞭子就是对家人的打骂。打是他管教家人自鸣得意的手段。星期六是他专门管教家人的日子,方法就是对犯错的人一顿狠抽。家里的帮工说,我全身的皮给打得又粗又硬,简直可以拿皮来缝手套,打甚至成为了外公肆意发泄怒气的有效方法。外祖母安慰他时,都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到一阵劈头盖脸的毒打。

有次外祖母甚至被打得,好几根针都扎进了头皮里面。外祖父就是一个家庭暴君的形象,打骂的家庭教育显然是失败的。所以阿廖沙的两个舅舅都成为了败家子,甚至敢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大打出手。而且在分家产这个问题上,两个舅舅也尽显贪婪的本质。

只是外祖父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不仅对阿廖沙生父,用鞭子教不出好人这样的观点嗤之以鼻。还因为一件小事就将刚刚住进来的阿廖沙,用鞭子抽昏了过去。不过,尽管外祖父在家里武断粗暴,他心中最后的温情还没有完全泯灭。

阿廖沙被毒打之后,外祖父仿佛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一样。他来到了阿廖沙的床前,抚摸着阿廖沙的头,带给他山羊形状的点心、糖块、葡萄干,或许是为了化解阿廖沙心中的疙瘩,外公竟然长篇大论地讲起了自己曾经的艰难身世和悲惨遭遇。

外公敞开心扉的沟通缓和了祖孙的关系。当阿廖沙终于熬过三年级,还得到了学校的奖励的时候,外公竟然高兴得不知所措,还将那张被阿廖沙横七竖八瞎写一通的奖状,郑重其事地珍藏于他的箱子里。只可惜外公不太懂得表达自己的爱,缺乏沟通是他的常态。

外公的形象是立体而复杂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在当时的俄罗斯,资本主义迅速地发展起来,机器逐渐取代了人工,就算是染布也有了专门的机器,而不用费时费力地交给染坊,这就让外公家的产业无可避免的走向了下坡路。

随着家业的衰落,外祖父也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外祖父他既是这个家里的施暴者,又是属于社会的中下层。而外祖父的家也不是独一无二的,是沙皇俄国千千万万的小手工业主的遭遇。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是当时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相对于外祖父,外祖母则过于宽容。孩子们可能也会发现,外祖母其实有很大的问题。她笃信上帝几乎到了迷信的程度。遇上事情宁愿去对上帝进行祈祷。外婆的上帝和外公的上帝是不一样的。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外婆也像圣母一样爱所有的人,甚至愿意为众人受难。但面对外祖父的暴力,她会说,他不是劲大,他是岁数大,再说,他是我的丈夫,上帝叫他管我,我命该忍受。

面对儿子争夺家产的不孝行径,她也说,分给我的孩子们吗,主啊,宽恕我们吗,外公生气地吆喝外祖母都是你惯出来的,外祖母仍然想着,你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他们吧。外祖母她代表的是俄国社会受压迫的女性形象。对于不公,她只能选择妥协或者是沉默。也是因为顺从,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良善被迫害。

即便是这样,外祖母的形象仍然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辉煌、最具人性的形象之一,因为幸亏有了外祖母,阿廖沙的父母才顶住压力,自由恋爱在一起,才有了阿廖沙。也正是因为外祖母的存在,才使得阿廖沙不至于留下过多的童年阴影。长大之后,不会变成外祖父这样的人。

高尔基塑造出外祖母这个形象,就是着力突出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外祖母出身也很苦,童年时讨过饭,后来学会了织花边的手艺,并以此养过自己和自己的母亲。外祖母把劳动看成了本分,当外祖父自私地宣布与她决裂,威胁不再养活她时,她重操旧业,自食其力,并且还能供养外孙。不像外公,高傲得与所有人为敌,外婆对穷人和弱准,都以慈悲博大的胸怀,去帮助去庇佑。她温暖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也能使读者得到一种欣慰和力量。她是伟大的俄罗斯女性的代表,是高尔基心中完美的俄罗斯“母亲”。

最后是阿廖沙,幼小的阿廖沙早早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他是个善于观察又非常敏感的孩子,从不谙世事开始,亲人和朋友都相继离开他。开篇就是生父的离世,刚出生弟弟的夭折,在结尾,则是苦命的生母撒手人寰。

在外祖父家中生活的几年里,更是充满了苦难。从最开始拼死反抗外祖父的鞭打,到最后都以习以为常。在这样的生活中,知识成为他人生的亮色。虽然学校里势利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但博学的房客好事情,这些人给了他精神的滋养。

阿廖沙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阅读《安徒生童话》,并由此不时地感到惊喜和感悟。那真实的高尔基是不是也如此好学呢?

有个关于幼年高尔基的故事也值得大朋友们与孩子一起分享。高尔基曾经在一家富人家里帮忙,好学的他在烧水的时候,还在认真读书。结果他读书读得入了神,忘记了正在浇着的水,于是茶缸被烧坏了。女主人发现这件事情之后,用大木棍狠狠地打了高尔基。

年幼的高尔基浑身上下都是瘀血,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在高尔基的后背和手上,拔出来十多根木刺。医生可怜高尔基也觉得这种虐待儿童的罪行,应该受到惩罚。医生让高尔基去告发女主人,女主人听到这儿害怕了,她恳求高尔基不要去告发她,可以提出一些要求来满足高尔基。高尔基怎么做呢?他用女主人的毒打换取了,自己干完活之后可以读书的权利。

在《童年》的最后,高尔基被迫辍学了,但在踏入“人间”之后,他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从普通的俄国青年阿廖沙变成蜚声国际的高尔基先生,是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高尔基先生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么值得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忆童年生活。他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去告诉读者,逆境当中也能坚强向上。

在高尔基的叙述当中,苦难深重,但绝不轻易压垮人。这不仅体现在外祖母的众多民间小故事,马车夫的友谊等等小细节。在高尔基温暖的笔触下。童年的景色也有令人难忘的一面。

有一段关于夏夜的描写十分精彩,“太阳落山时,天空会出现一条条燃烧的河流,当这些河流燃烧殆尽时,金光灿灿的红色灰烬,会洒落在花园天鹅绒般的大片绿茵上。然后,周围的一切,在温暖、昏暗的笼罩下明显地在变暗,在扩展,在膨胀。充分沐浴了阳光的树叶往下耷拉着,草儿都垂向地面,一切都变得更加柔和,更加朦胧,空气中散发出各种淡淡的香味。”

“它们像音乐那样沁人肺腑,亲切宜人——这时正好有乐声传来,来自远处的旷野:是兵营里的军号声。夜幕在降临,人们心中不禁涌起了一种强烈的、像母亲的爱抚那样令人振奋的激情。宁静用它那温暖的毛茸茸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人的心扉,拂去心头上一切应该忘掉的东西——白天沾染上的一切有害的细小灰尘。”

和孩子共读这一段,相信也能感受到高尔基内心的宁静和对童年回忆的释怀。在《童年》这本书里,仅仅有一两位慈祥长辈的谆谆引导,还有知识的激励。阿廖沙就没有沉沦,现在的我们当然可以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但是长大的过程当中,不可能永远手上都是好牌,也会遇上很多逆境,自古英雄多磨练,从来纨绔少伟男。

了不起的高尔基,了不起的好榜样。

-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赵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记录工作生活、读书学习的点滴。做一颗传播爱的种子。

公众号:赵君。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经典精读】《童年》第一章 当滑楼梯的淘气包没有了爸爸的保护

读书日,细读经典《童年》第一章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的节日,总得说点读书的事儿。

读书还是要回到书本身,现在我们的碎片阅读太多了,太匆忙了。我想重新强调深入文本的重要,这几天在准备尝试做音频内容,将我们书单文章中介绍的作品,有选择地用音频形式做更细致的解读,和大家一起精读经典作品。仔细品味文字韵律的美妙,在放慢的时间中,与亲爱的家人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生活的滋味,这也是郁书亲子书房想要寻找的最好的时光。

我选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做文本细读,这部作品可以算是经典之作了,也经常出现在中小学的各种阅读推荐里,我个人也很喜欢。读书日也凑热闹应景儿,今天先把第一章的内容分析发上来,供大家批评。

童年全文免费阅读 亲子阅读  儿童文学《童年》

读书选对版本很重要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作品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首先说明一下这本书我选取的版本是作家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的"小书虫读经典"系列,这个译本在译名上和其他版本有些不同,比如小主人公翻译为"阿列克塞",而不是"阿廖沙",因为不懂俄语,译本的优劣就不能讨论了,但这个版本个人觉得文字感觉还是不错的,"小书虫读经典"也是作家社一个专门给孩子设计的读经典的系列。说句题外话,读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尽量选择大社名译。另外《童年》因为已经过了著作权保护期,也就是属于公版书了,现在市面上版本很多,选择大出版社比较有保障。

童年全文免费阅读 亲子阅读  儿童文学《童年》

《童年》第一章 震撼人心的小说开头

《童年》全书一共十三章,以高尔基童年3岁到10岁的经历为原型,讲述了小主人公阿列克塞在父亲去世后,到外公家生活,最后母亲去世,不得不走上社会谋生,这一系列的童年生活经历。

在第一章,作者主要叙述了父亲去世,阿列克塞和母亲随同外婆一起坐船来到外公家的经历。在这一章里写到了四个重要情节,也是四个场景:父亲去世、坟场埋葬父亲、坐船去外公家,以及到达外公家、和外公一家见面。

我们先看父亲去世。作者把父亲去世安排在全书的开篇,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开场。我们知道一部小说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开头常具有奠定全书叙述基调的作用。有很多优秀小说的开头总被大家津津乐道,比如《百年孤独》那个著名的开头:"许多年后,当奥雷连诺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童年全文免费阅读 亲子阅读  儿童文学《童年》

打开《童年》这本书,作者"哐当"一下把一个近景直接仍在我们眼前:"昏暗狭小的屋子里,父亲静静地躺在临窗的地板上。他一身素白,身子显得特别长,一双手交叉搁在胸口,手指无力地弯曲着。他光着脚,脚指头异样地岔得很开。"开篇是这个近乎特写的死去的父亲躺在地板上的样子。这个场面很有冲击力,读者一下就被震撼了。而且这个描写非常细致,特别是脚趾的描写。那这个场景又是谁看到的呢?对了,是小主人公阿列克塞,后面我们会知道,这整本书的叙述视角都是这个孩子,开篇定下了叙述视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孩子的观察力是很强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细节,比如在看图画书的时候,他们能发现一些画面中很细小的地方。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只有细节才能支撑起一个虚构的真实世界,而富有质感的细节,才会触动我们,让我们去共情。这个开头提供了叙述视角、细节,还有推动人物命运的始发力——父亲的死亡。 正是父亲的死,才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以及阿列克塞的人生命运。

此外,这个开头也奠定了全书的苦难基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孩子,站在死去的父亲的尸体前,一脸懵懂无知,他将要面对怎样无法预知的艰难命运啊。而对父亲身体的描写,充满着人生的悲苦。

童年全文免费阅读 亲子阅读  儿童文学《童年》

当童真遇到苦难

开头很重要,我们多说了一些,后面我们看到镜头拉开,小说的主要人物——母亲、外婆登场,顺便说一句,小说的画面感很强,很像电影镜头。在后面很短的文字中,我们就能看出小说人物个性非常鲜明,新寡的母亲是悲痛的,但她是一个严厉而冷漠的人;陌生的外婆却是亲切和蔼的。外婆是整部小说最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投注的情感最多,笔墨最多,外婆对高尔基的人生影响是巨大的,这个人物对读者的启发也会很大。后面我们也会重点讲外婆。

在描写完父亲的死、母亲的悲痛、孩子的畏惧后,作者写了阿列克塞和外婆的初次对话,很有意思。"你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到这里吗?"孩子问外婆。外婆回答说是坐船来的,水上是不能走路的,还叫他"小鬼",说他"人小鬼大",这是很疼爱的语言,可以看出外婆对待孩子的态度。之后一段是孩子内心的独白,完全的儿童心理,会让人忍俊不禁,而且一个淘气包的形象也跃然纸上。阿列克塞认为外婆在胡说八道,提到他家楼上、地下室住了什么人,然后说顺着楼梯的扶栏就可以滑到地下室,顶多摔下来,翻几个跟头就到了,哪里有外婆说的水呢?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一个三四岁孩子的生活范围和理解范围,还有他调皮捣蛋的自由天性。阿列克塞的父亲是一个性格爽朗乐天的人,在后面的故事会讲到,而在开头这有限的文字里,也透露出父亲是很爱很疼儿子的。孩子看着死去的父亲有过两次回忆,一次是他自己生病时父亲照顾他、逗他开心;一次是父亲带他乘帆船冲浪,哈哈大笑地让他别怕。我想,孩子的自由天性一定是受到了父亲的爱的保护的。而此刻,孩子是面对着父亲的尸体,这样孩子的天真快乐就和这悲剧的时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而孩子可爱可笑的想法,也让我们产生一种笑中带泪的感受。

童年全文免费阅读 亲子阅读  儿童文学《童年》

之后这个场景再次让我们震惊,那就是在死亡的同时,却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事件——阿列克塞的妈妈生下了小弟弟,就在死去的父亲的身边。阿列克塞观察着母亲和外婆,他无法理解,并且吓坏了,后来在角落里睡着了。

这开场的第一个场景,集中了死与生,有着强烈的对比和冲突,紧张不安的情绪,阴暗压抑的环境,以一个完全无法理解眼前事情的孩子的视角来追踪一切,人物的命运在这一刻即将发生改变,故事蓄势待发。

相关问答

《童年》名著阅读题-懂得

1、阿廖沙是因为(受伤了)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2、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认全,外祖父有(五个戈比)作为奖励3、.母亲在生继父的孩子前,“我”被送到...

【《我所发现的生活》阅读题求解.那个人家住费城,小时候很穷...

[最佳回答]多种样式的

现代文阅读笔墨童年余秋雨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

[最佳回答](1)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了解,解答时要注意语言简洁、通顺,尽量用文章中原有的词语.选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与笔墨有关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期末考...

极乐童年完结了的吗?

极乐童年是已经完结了呀,因为一般性大家都喜欢看极乐童年,如果说极乐童年很好看的话,那大家都会很喜欢看,如果说他没有完结的话,那他肯定会拒绝的一个更新,...

童年第三章的感悟,急急急-懂得

希望对你有帮助:环境是让人心酸的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

80,90年代经典的动漫你看过几部,又记得几部?

回忆我们的童年那时候都盼望着下午早点放学放学了赶紧跑回家看cctv1少儿频道播出的动画片(小编小时候那是可怜,家里电视就是靠天线收台,总共就十几个台能收...

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眼看蒙面人就要走脱,慈心闪身而出,轻轻一点,那人跌落在地。待捕快揭下面巾,却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艺成下山的翠香。她满脸泪水:既有今日,...其实...

有哪本书是你拿起就放不下来想要读完的?

推荐这两天刚看完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作为王小波的代表作,出版也有二十余年了,也算是“黄金时代”了,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谈性色变的时代了。当初...

只有几百字却价格不菲的绘本,到底值不值得买?

问这样的问题,也许你心里是倾向于“不值得”这个答案,如果不幸猜中,那么恕我直言,把这个观念往极端方向发展一下,30多元可以买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了,你给孩...最...

一年级的孩子适合读哪些类型的童书绘本?

您好,我是一名在北京有11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也曾是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和阅读兴趣激发者,给0—15岁的上千个孩子推荐过3000多本书籍,帮助很多孩子建立...1...